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职场心里 > 正文
职场心理分析:网络病态心理_出现病态心理怎么办
2022-04-18 21:00:06【职场心里】
简介网络病态心理_出现病态心理怎么办前言:心理疾病是现在特别流行的一种人体隐疾,因为很多人都没注意到。但是。如果出现了一定要重视起来。现在
网络病态心理_出现病态心理怎么办
前言:心理疾病是现在特别流行的一种人体隐疾,因为很多人都没注意到。但是。如果出现了一定要重视起来。现在越来越多的抑郁者患者,主要还是因为国内对于这种疾病的宣传和科普不够,相对应的治疗团队和资源不足,让患者无处寻医,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希望从此刻开始,大家都要多关心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和身体都健康才是真的健康。
网络病态心理是怎么样的?出现了网络病态心理怎么办?为什么有些人在网络上很开放,在现实中却十分保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喂奶姐爆红网络 喂奶门事件折射时代病态心理
我们时代的病态心理
爆乳搏眼球一向是明星走红毯时利用的博镜头手段,这两年来,娱乐圈的爆乳之风越吹越劲,柳岩爆乳话题还未结束,刘雨欣青筋爆乳又成网络第一热门话题,网友趋之若鹜,爆乳之人也就顺利上位。心理学家认为,在信息泛滥,人心浮躁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手段的确牢牢抓住了人们的猎奇和阴暗心理,成为男女都爱看的热门八卦。
喂奶姐此番哺乳视频爆出,是否炒作同样未有定论,但是从拍摄的角度来看,拍摄者很显然强调的是色情吸引,将色情和母爱联系起来,可以说是对伦理道德的挑战。从网友的争议和关注中,一些心理分析学家认为,见“色”疯狂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之一。
过分八卦让我们更焦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喂奶姐事件只是又一次无伤大雅的八卦事件,网友们聚集在一起,对此展开各种讨论。而心理研究早就证明,八卦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女人们天生爱八卦,因为她们摆脱焦虑的重要方式就是倾诉,适当的八卦不仅是一种能够促进朋友关系的有效方法,也很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因为八卦是内心压力的一个好出口,它会帮助你释放压力,缓解生活中的紧张感。
问题是,如果我们一再重复爆乳这样的八卦,并且想尽办法在各种渠道传播,将八卦的重点放到“性”的暗示上,我们的内心不仅得不到安慰,反而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我们的焦虑无处释放,事件本身的疯狂会让我们内心的焦虑和无助感更加强烈。
性满足帮我们摆脱焦虑?
过去许多年里,一些心理分析专家指出,由于性亢奋和性满足可以成为有效的消除焦虑、解除心理紧张的方法,因此我们会在不自觉中加强性的需求。不过也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当今社会,对性的病态追捧却使人陷入更加糟糕的焦虑循环。要解除焦虑,所以要性,但有了性,却更加焦虑,然后要更多的性。
曾有学者指出,当今中国人最典型的精神特质之一,就是缺乏统一的价值观。对于所有的事情,你可以说对,别人可以说错,你搞不清楚什么是正确的,然后正负相抵,结果就是内心的空虚、价值虚无。每一次的爆乳门都有无数看客,每一次都好像一次网络的狂欢,其实都是因为我们内心的虚无、恐惧。
喂奶姐爆红网络 喂奶门事件折射时代病态心理
干露露母女暴摸奶照 心理专家称有暴露癖
心理专家苏芩表示自己一直有关注干露露母女,并了解此次裸照风波原由,苏芩直言此组照片无非是一种为了博上位,而采用极端手段来展示自己,取悦大众注意力的一种疯狂的行为。
小三逼死原配背后的心理危机
小三逼死原配原本是天涯上一个普通小三帖,但是却在这两天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原配肖艳琴留下的万字遗书字字血泪,讲述了自己在得知丈夫和小三的风流韵事后的种种痛苦和挣扎。
这个现象在心理学里叫去抑制化(disinhibition),去抑制化也分为两方面:良性的(benign disinhibition),也即在网上会做出更多的亲善行为,如对英雄的褒扬等等;负面的(toxic disinhibition),也即一些攻击性言论等等。有时候这两种行为还会混杂出现。
最早对这种现象进行归因并且影响广泛的理论解释是 JOHN SULER 在网络心理与行为期刊上提出的,他将这种现象归因为 6 个方面:
1、匿名性(dissociative anonymity)。
这是大家直觉上认为网上去抑制行为出现的关键原因,毕竟匿名状态下行为成本显着降低,不用为行为负责也即意味着网上行为可以更放肆。不过已经有实证研究推翻了我们的这种直觉认识(我会在后面说)。
2、互相不可见(invisibility)。
我们常说这是个看脸的世界,在网上我们便没了这种顾虑,抠脚大汉可以敲得一手温润如玉的字,文弱书生也可以在网上横刀立马;不必刻意去符合自己的现实形象,言语间更放得开也就不难理解。
3、交流不同步(asynchronous)。
别人在评论里说一句,我可以第二天再回复他。因为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斟酌回应,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给自己轻率的言论洗地;所以在一开始,就不会对轻率的言论有太多顾虑。
4、过多的自我投入感(intrapsychic introjected)。
由于前述 2,3 原因的影响,我们在网上交流时看不到别人的表情和及时反馈,所以我们常常是在没太理解别人感受和观点的基础上自说自话,这样的表达显然也更缺乏抑制。在一些网上争论中发现两个人分明说的是同一个观点,却吵得不可开交。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更容易避免的——一旦你发现对方说的其实是同一观点,不等对方继续长篇论述,你便可以打断他了。而对方一旦展开论述,你很可能在对方长论中发现自己不同意的细节,于是又吵成一片。
5、与现实分离的形象(dissociative imagination)。
我们很多人在知乎上是实名的,但并不意味着现实中的 TA 与知乎上的 TA 是完全一致的。由于 2、3、4 点的影响,我们在网上更容易表现出一个“理想性的自我”,比如在社交网络上大家通常比在线下表达出更多的积极情绪,这样塑造了一个更容易得到社会认同的形象。这一点会让人在网上表现得更亲社会,也有可能表现得更加道德他律,严辞批判那些现实中他可能会沉默的不道德行为。
6、权威被弱化(minimization of status and authority)。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在大人物面前说话战战兢兢的经历,而在网上由于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并且因为前述的 2、3、4 点,网络提供了跟大 V 们接近平等交流的平台。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网上行为因为少了权威的束缚,更放肆也就不奇怪了。
这 6 点原因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原因起着主导作用,并且还有一些因素可能是目前还未受到重视的。实证研究正在步步为营地找出真相,比如 11 年发在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上的一篇实证研究就证明了对于负性的去抑制行为(网上谩骂等),缺乏目光接触(eye contact)比匿名性(dissociative anonymity)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此外,也是由于网上信息表达有限,有时候人们为了突出自己的观点,不自觉地会采用一些激烈的言辞来加强自我表现力。有意思的是,关于 twitter 的研究发现人们粉丝数很少的时候,新增的粉丝会对他们表达意愿也会产生显着影响,研究者伪装了一些账号去粉这些用户,发现他们会更频繁的发 tweets;而那些平时粉丝就很多的小 V 们,在发觉自己粉丝数量突然增加后,发 tweets 反而少了(统计上只是边缘显着,没有前者明显),言行似乎趋于更谨慎。
另外也有研究证明人们在网上表现出的人格与线下人格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人们可能会在网上将人格维度表现得更突出。
除了以上的内容外,小编提醒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适当的选择发泄压力的方式,劳逸结合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注意: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面对。所以如果身边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或者同学有了消极厌世的负面情绪,一定要第一时间出现在他身边陪伴着他,给他鼓励,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
职场心理分析:最受白领女性欢迎的快速养生法_女性必知的养生法
职场心理分析:做“压力”的管理者
职场心理分析:剩女求嫁忌心急_剩女求嫁为何忌心急
职场心理分析:美丽女人排解压力的四个妙方_妙方你了解吗
职场心理分析:精神压力大会做噩梦吗
职场心理分析:精神压力大会导致hiv吗
职场心理分析:职业女性如何调节压力
职场心理分析:妙招教你“放逐”职场压力
职场心理分析:怎样判断你是否偏执_偏执心理的表现
职场心理分析:打坐可以迅速减压
职场心理分析:职业女性解压方法有哪些
职场心理分析:怎样利用眼睛来测谎_利用眼睛来测谎的做法
职场心理分析:工作低潮怎样调整
职场心理分析:心理亚健康有哪些表现
职场心理分析:最适用的职场减压方法有哪些